¥48.00

283页,武陵高清

分类:

描述

通三才之道曰儒,故天官地理,皆學士家窮理之本業,而象緯之學,正三統,測災祥,屬有國家者之事,獨地理為養生送死,生民日用所急,孝子慈孫尤不可以不謹。宋儒朱蔡諸賢,間有發明,見於性理書中者,班班可攷。顧僅能敷陳梗概,而未究其精微,或者進而求之,通都所布,管郭諸書,雖其言鑿鑿,而去之逾遠,斯其為道顯而隱,誠所謂間世一出,非人不傳者耶。
  余少失恃,壯失怙,先大父安溪公,早以形家之書孜孜手授,久而後知俗學之非也。思窮徑絕,迺得無極子之傳於游方之外,習其所傳,又十年,所於是遠溯黃石青烏,近考青田幕講,彼其言,蓋人人殊而厥旨則一,且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亦如一也。
  其庶乎地學之正宗,在是輒欲舉其說以告學者,又不容顯言,無已,則取當世相傳之書,訂其紕繆而析其是非,使言之者無罪,而聞之者有所懲戒而不至於亂,辨正之書所以作也。
  夫地學之有書,始於黃石盛於楊公,而世所惑溺而不可卒解者,則莫甚於玉尺。故論斷諸書彙為一編,其俎豆之與爰書皆以云救也。于姜諸子問業日久,經史之暇旁及此編,豈好事哉。我得此道以釋憾於我親,從我遊者皆有親也,姜氏習是編,而遽梓之以公世,其又為天下後世之有親者加之意歟。允哉,儒者之用心也已。
   辨 偽 文
        蔣平階撰  
  僕弱冠失恃。先大父安溪公命習地理之學,求之十年。而始得其傳。乃以所求篇遍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而始會其旨。從此益精求之。又十年而始窮其變。而我年則已老矣。姚水親隴告成。生平學地理之志已畢。自此不復措意。夫豈不欲傳之其人。
  然天律有禁。不得妄傳。苟非忠信廉潔之人。未許與聞一二也。丹陽張孝廉仲馨。丹徒駱孝廉士鵬。山陰呂文學相烈。會稽姜公子垚。武凌胡公子泰徵。淄川畢解元世持。昔以文章行業相師。因得略聞梗概。此諸君子。或丹穴鳳雛,或青春鶚薦。皆自置甚高。不可一世。蓋求其道以庇本根。非挾其術以為壟斷。故能三緘其口。不漏片言。庶不負僕之講求爾。若夫中人以下。走四方求衣食者。僕初未嘗不憐之。然這冒禁而傳真道。則未敢許也。至於僕之得傳。有訣無書。以此書貴在心傳。非可言罄。
  古書充棟。半屬偽造。故有辨正一書。昌言救世。後復自言所得。作天元五歌。然皆莊蒙所謂糟粕。必求其精微。則亦不在此也。此外別無秘本。私為一家之書。近聞三吳兩浙。都有自稱得僕真傳。以自衒鬻者。亦有自譔偽書。指為僕之秘本。以瞽惑後學者。天地之大。何所不容。但恐偽託之人。心術鮮正。以不正之術。謀人身家。必誤人之身家。以不正之書。傳之後世。必貽禍於後世。僕不忍不辨。惟有識者察之。
   地 理 辨 正 疏 序  
  國朝藝術之學。超越前代者二家。醫則吳江徐洄溪相墓宅則華亭蔣大鴻也。洄溪之學內經而下。惟推仲景一人。雖秦越人不免致疑。而丹溪東垣直視如洪水猛獸焉。大鴻之學。惟尊筠松一人。雖曾文迪僅因筠松以存。而廖瑀賴文俊何溥視之蔑如焉。栻以術家多相輕。正之家大人。家大人曰。理明則辭達。爾無觀其學也。觀其文焉可也。元機辨惑鉤元有洄溪之條達乎。靈城九星催官有大鴻之明辨乎。
   吁此四庫於洄溪之書經釋醫貫砭外收錄無遺。地理辨正,雖以平階未沒不登,而於玉尺經存目內附載其旨。謂所糾不得謂吹索。聖論煌煌。誠千秋之定議歟。惟是洄溪之書明暢無遺旨。而大鴻之書不欲甚洩天機。讀而誤人者因復不少。姻家張子心言取而疏之。使八神四一之真訣不至成謎語。然則大鴻者楊氏功臣,是疏者又大鴻之功臣也。惟是書之所言法而已。善觀地者。在觀其神。得其神而龍脈清長砂水縈洄。雖不盡合乎法。不害為吉壤。不得其神而泥乎法。吉者或反為凶。是又在臨地之能辨之。余於地理甚疏。質之張子。然乎。否乎。
     道光七年丁亥夏日姻愚弟朱栻之頓首拜譔
   自 序  
  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遂開後世地理一門。夫易廣大悉備,地理實易之一端,故離乎易以言地理者,咸非詣也。地理有巒頭理氣二端,其源本無不合,巒頭書類皆明白曉暢,後有作者皆前人唾餘,而理氣自唐一行僧譔偽書,真傳遂隱。迨楊筠松乘黃巢亂,竊內府之秘以遯,當時固未敢顯言,所著天玉諸書,每借羅經二十四字為易理六十四卦,說法引而不發,索解人而不得。雲間蔣平階確有所見,集諸書,註辨正五卷,然仍作隱語不露真旨。  余幼孤,稍長欲營兩世宅家。從事於巒頭二十年,地之真偽可以立辨,而定穴立向,覺此中有捉摸不定處,遂遍遊八閩江西江南諸省,歷驗名墓,兼訪諸山林隱逸,得其緒餘始悟真詮,恍若夜行得燈,更盡見日。
  返而與朱丈爾謨,徐君芝庭,崔君止齋,因端竟委,日加研究,深信地理不外易理方圓兩圖,邵子皇極經世由此而推也。覆按天玉諸經,說元說妙無非闡發易理,蔣子傳註旁引曲喻都所發明,亦復一字一珠莫可移易。
  余既得真傳,懼後世之久而失傳,咎有攸歸,遂不揣固陋,取辨正一書逐一疏解,庶幾正理克明,偽說不攻而自破也。
  躬逢國朝經學昌明,恭讀御纂周易折中,發前賢之未發,為後學之津梁。易理由是著明,而地理亦可旁悟,言敢一得自矜,故秘其說,而不公諸同好乎,況地理難勝天理,
   求地而不修德未必能得。即得之而臨時疑棄,否則或為後人開填所傷,是又勢之所必然也。天道福善禍淫,理在數先,地理亦何庸必哉。
  道光七年丁亥春日
  橫山張心言書於培杏書屋
   注 釋 編 校 自 序
  研習堪輿經年,拜讀前賢諸多經典遺作,發覺該些遺作因年代不同,取字用辭間有差異,以清朝蔣大鴻所著(地理辨正)一書為例,傳、註、疏等文雖多,然文意多隱語,辭句多艱澀,又無標點分段,讀之困惑難解,有鑑於此,不揣固陋,將(地理辨正疏)原著之傳、註、補註、疏文分段標點,並將重點性、關鍵性、及使後人有不同見解,甚至爭論之經文加以注釋,編校付梓,祈能為同好盡一棉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