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自序
我國文化、自皇古以來,創有四千餘年之成績。先民仰觀俯察、得於天文地理者、尤有精深博大之歷史。於時習堪輿者、論山川形勝、亦多引證於天文。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楊公生於五代後唐、名筠松、人稱楊救貧、因其術能救人之貧也。公所著書、後人奉為圭臬、立言誠不朽矣。尤以撼龍經包括天文地理、如入皇城論垣局、則曰北斗一星天中尊、上將上相居四垣。從垣外論九星、則曰貪武巨星并輔弼、祿文廉破地中行。是天分星宿、地列山片之義也。經中引用古籍、以晉書天文志、唐一行僧山河兩戒之說為多。余讀撼龍經、竊心焉嚮往、口誦心唯、不間寒暑。深知楊公經文奧旨、字字璣珠。惟傳世日久、多被後人舛易。且葉九升、尹四豪輩、每以己意逆經文、而經文原義、且因之而反晦。師青不揣謭陋、輒於商務餘閒、據古本而考訂訛誤。搜寶笈而詳加箋註。訓詁既明、義理斯得。庶讀楊公之經、而豁然可見廬山真面焉。
竊嘗論之、文化交流、學術廣播、正須就世界人才、共負仔肩。何可以跬步自封、而限於畛域也哉。如我國之天文學、歷三代秦漢魏唐宋、已燦然可觀。而必待明清兩代、西方學者偕來、而後稱盛。集思廣益、而貢獻者多也。惟是中國地學、根據山脈河流之辨別、四垣列宿之配合、歷歷可見、如指之掌者。非牛頓、愛因斯坦、輩所曾言也。九星變穴、五吉鍾靈、應如桴鼓者、實蘇格拉底、康德、輩所未講也。此無他、中西隔閡、而智識未嘗交換耳。師青本發揚文化之素心、思以可寶之國粹、冀藉手以傳播遠邇。且借他山之攻錯、務期中外績學之士、共事鑽研、更臻造詣、則此經之註、為不虛矣。苟有時師、拾楊公一鱗半爪、而侈談禍福、以悉恿聽聞、無乃自視太小歟。倘我國蓮蓮學子、肄業外邦、學業成就、以餘暇譯以彼邦文字、使人皆得以披覽、則我國文化之輝煌、照耀寰宇、國粹亦由此而永傳。則師青之宏願、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公元一九六四年四月 吳師青序於香港蟄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