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易」之一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衍伸自「易」的《卜筮正宗》,數百年來持續影響中國人,中國筮學。
此外,本書也是學習六爻易卦學時不可或缺的經典。
本書作者,鑽研易學,筮學多年,重新詮釋《卜筮正宗》一窺【六爻易卦學】的堂奧!
知己、知人、知世的軟智慧
兩漢以來,研討《易》者,一直分爲兩大系統:
一爲占卜派(象數派、術數易)——「易」演為「五行易」「梅花易」等各種占卜術。
二為義理派(哲學派、儒門易)——以「孔子」解易始,孔子《十翼》,為儒門解易的標準。
並演化出「道家易」,「醫家易」、「兵家易」,甚至近代「企管易」。
易學一道,不但沒有隨著時間而湮沒,反而能夠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以不同的型態生生不息。
本書特色
知己、知人、知世的軟智慧,渡己、渡仁、渡世的硬道理
《卜筮正宗》是清代醫學家、陰陽學家王維德的作品,三百多年來,《卜筮正宗》持續影響中國人、中國筮學。此外,本書也是學習『六爻易卦學』時不可或缺的經典。
本書作者阮呂仁傑老師,鑽研易學、筮學多年,重新詮釋《卜筮正宗》,一窺『六爻易卦學』的堂奧!
序(一) 阮呂仁傑撰
中國傳統各類哲學思想大多緣於「易經」的誕生,「易經」是一部溶匯哲學、科學、藝術的一部名列六經之首的古典巨著。是經過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位聖人所合著而成,而自兩漢以來,研討《易》者,一直分為兩大系統:一為占卜派(象數派、術數易)——「易」演為「五行易」「梅花易」等各種占卜術。二為義理派(哲學派、儒門易)——以「孔子」解易始,孔子《十翼》,為儒門解易的標準,並演化出「道家的易」,如《周易參同契》,「醫家的易」、「兵家的易」,甚至近代「企管的易」。
象數派「術數易」多為江湖術士所應用的解易方法。通行的有:「五行易」(代表著《卜筮正宗》《野鶴占卜全書》)、「梅花易」(代表著《梅花易數》《梅花心易》)。尚有配合其他術數而形成的「奇門易」(《奇門遁甲》)、「六壬易」(《六壬神課》)、「太乙易」(《太乙神數》)、「天星易」(《七政星學》)等。
《卜筮正宗》《野鶴占卜全書》為研究『六爻易卦學——五行易』代表著作,本書(卜筮正宗增刪)編著的目的,希望能提供初學者較便捷的探索之門,尚請先進不吝指教。
序(二) 吳迪權撰
卜筮正宗原作者為王洪緒先生,為清康熙四十八年歲次乙丑年所出版,書中主要的是詮釋劉伯溫先生所流傳下來的千金賦及黃金策,再加上王洪緒先生自己整理的十八論、十八間,在卦理解析方面,堪稱前無古人,是融合了多本古籍,再加上自己數十年實務經驗所整理出來的一部好書。
令我們僅稍加整理及作一些補註。在書中增加了原著沒有納入的起卦法,我們提供了兩種起卦方法,第一種簡稱剝爻法,讓初學者了解卦宮、世應如何因爻變來產生。第二種為起卦便訣,二種方法均方便記憶,起卦快又準,是坊間流傳相當實用的兩種方法,讓大家有所選擇,祈望對卜卦有興趣的同好們有所助益。是為序。
庚寅年小暑 吳德權于三峽
序(三) 陳軒翊撰
易經的核心為陰陽的時空變化,而自然界之陰陽,就是以太陽光,熱為標準,太陽的光,熱使天地間萬物得到光明溫暖為陽,天晴有太陽為陽,相反的,天陰、下雨、光線暗,溫度低則為陰,陰陽體現天地自然變化規律的相對應性、變化性、往復循環性,表示了事物的運動狀態,更是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簡易而適宜表現方法,也是事物運動狀態的象徵性歸類,本書編著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易經預測學的原理,利用自然變化規律的特點:自然性、變化性、往復循環性、必然性、可變異性,及六十四卦本身所具有的時空信息性,且基於「變易、不易、交易、簡易」的事物特性,做為未來走向與定位的參考,並冀望有助於紓解現在已發生的及可預期的各種問題,尚請各位讀者惠予指正。
目錄
序 阮呂仁傑
序 吳德權
序 陳軒翊
第一篇 占卜之基礎知識
第一章 基礎知識建立
一、五行與干支方面的常識
1.五行相生相剋
2.干支所屬
3.天干沖合
4.三刑六害
5.星煞
6.廿四節氣
二、起卦法
(一)正式起卦前的入靜儀式
(二)金錢卦起卦法
(三)米卦起卦法
(四)裝卦過程
三、裝卦用的基本資料及術語
(一)文王卦的淵源及歷史演變簡述
(二)排卦用的基本資料
(三)八宮六十四卦組合排列法
四、模式之構建
(一)「文王卦」的組成
(二)裝卦步驟
(三)八宮及六十四卦
(四)納卦法
(五)定六親取伏藏
(六)定世應及本宮
(七)安卦身法
(八)安六神法
第二篇 卜筮正宗增刪
第二章 解卦基礎
第一:用神分類定例
第二:世應論用神
第三:用神問答
第四:原忌仇神論
第五:飛神正論
第六:伏神正傳
第七:六獸評論
第八:四生逐位論
第九:月破論
第十:旬空論
第十一:反吟卦定例
第十二:伏吟卦定例
第十三:旺相休囚論
第十四:合中帶剋論
第十五:合處逢沖,沖中逢合論
第十六:絕處逢生,剋處逢生論
第十七:變出進退神論
第十八:卦有驗不驗論
第三章 易占進階篇
一、六十四卦爻變化現象及飛伏神定例
1.乾宮八卦
2.坎宮八卦
3.艮宮八卦
4.震宮八卦
5.巽宮八卦
6.離宮八卦
7.坤宮八卦
8.兌宮八卦
二、斷卦常用歌訣
1.通玄賦(孫臏總斷卦歌)
2.碎金賦
3.諸爻持世分類
4.卦身喜忌歌
5.飛伏生剋吉凶歌
6.六爻安靜歌
7.六爻動靜歌
8.忌神歌
9.原神獸
10.用神不上卦歌
11.用神空亡歌
12.用神發動歌
13.六獸歌訣
14.世應生剋空亡動靜訣
15.斷易勿派神邀
16.日辰訣
17.六親發動歌
18.六親變化訣
19.日月建傳稱
20.定間爻歌
第四章 千金賦直解
1.動靜陰陽,反覆遷變
2.雖萬象之紛紜,需一理而融貫
3.夫人有賢不肖之殊,卦有過不及之異,太過者損之斯成,不及者益之則利
4.生伏拱合,時雨滋苗
5.剋害刑沖,秋霜殺草
6.長生帝旺,爭如金谷之園
7.死墓絕空,乃是泥犁之地
8.日辰為六爻之主宰,喜其滅項以安劉
9.月建乃萬卦之提綱,豈可助桀而為虐
10.罪惡者歲君,宜靜而不宜動
11.最要者身位,喜伏而不喜傷
12.世為己,應為人,大宜契合。動為始,變為終,最怕交爭
13.應位遭傷不利他人之事,世爻受制豈宜自己之謀
14.世應俱空,人無准實
15.內外競發,事必翻騰
16.世或交重,兩目故瞻於馬首。應如發動,一心似托於猿攀
17.用爻有氣無他顧,所作皆成,主象徒存更被傷,凡謀不遂
18.有傷須救
19.無故勿空
20.空逢沖而有用
21.合遭破以無功
22.自空化空,必成凶咎
23.刑合剋合,終見乖淫
24.動值合而絆住
25.靜得衝而暗興
26.入墓難剋,帶旺匪空
27.有助有扶,衰弱休囚亦吉
28.貪生貪合,刑沖剋害皆忘
29.別衰旺以明剋合,辨動靜以定刑沖
30.併不併、衝不衝、因多字眼
31.刑非刑、合非合、為少支神
32.爻遇令星、物難我害
33.伏居空地,事與心違
34.伏無提拔終徒爾,飛不推開亦枉然
35.空下伏神,易於引拔
36.制中弱,主難以維持
37.日傷爻,真罹其禍,爻傷日,徒受其名
38.墓中人不沖不發
39.身上鬼不去不安
40.德入卦而無謀不遂、忌臨身而阻無成
41.卦遇凶星、避之則吉
42.爻逢忌殺、敵之無傷
43.主象休囚怕見刑沖剋害,用爻變動忌遭死墓絕空
44.用化用,有用無用;空亡空,雖空不空
45.養主孤疑、墓多暗昧。化病兮傷損、化胎兮勾連
46.凶化長生、熾而未散
47.吉連沐浴,敗而不成
48.戒回頭之剋我。勿反德以伏人
49.惡曜孤寒,怕日辰之併起
50.用爻重疊。喜墓庫之收藏
51.事阻隔兮間發、心恨悔兮世空
52.卦爻發動須看交重,動變比和當明進退
53.煞生身莫將吉斷,用剋世勿作凶看。蓋生中有刑害之兩防,而合處有剋傷之一慮
54.刑害不宜臨用,死絕豈可持身
55.動逢衝而事散
56.絕逢生而事成
57.如逢合住,須衝破以成功
58.若遇休囚,必生忘而成事
59.速則動而剋世,緩則靜而生身
60.父亡而事無頭緒,福隱而事不稱情
61.鬼雖禍災,伏猶無氣
62.子雖福德,多反無功
63.究父母推為體統,論官鬼斷坐禍殃。財乃祿神,子為福德,兄弟交重,必至謀為多阻滯
64.卦身重疊,須知事體兩交關
65.虎興而遇吉神,不害其為吉,龍動而逢凶曜,難掩其為凶。玄武主盜賊之事亦必官爻,朱雀本口舌之神然須兄弟。吉併大宜天喜,若臨凶煞必生悲,出行最怕往亡,如係吉神終獲利。是故吉凶什煞之多端,何如生剋制化之一理
66.嗚呼卜易者知前則易
67.求占者鑒後則靈
68.筮必誠心
69.何妨子日
第五章 黃金策總斷
第一節〈天時〉
第二節〈年時〉
第三節〈國朝〉
第四節〈征戰〉
第五節〈身命〉
第六節〈婚姻〉
第七節〈產育〉
第八節〈進人口〉
第九節〈病症〉
第十節〈病體〉
第十一節〈醫藥〉
第十二節〈鬼神〉
第十三節〈種作〉
第十四節〈蠶桑〉
第十五節〈六畜〉
第十六節〈求名〉
第十七節〈仕宦〉
第十八節〈求財〉
第十九節〈家宅〉
新增家宅搜精分別六爻斷法
第二十節〈墳墓〉
第廿一節〈求師〉
第廿二節〈學館〉
第廿三節〈詞頌〉
第廿四節〈避亂〉
第廿五節〈逃亡〉
第廿六節〈失脫〉
第廿七節〈痘疹〉
第廿八節〈出行〉
第廿九節〈行人〉
第三十節〈舟船〉
第三一節〈娼家〉
第六章 何知章
(一)何知父母?
(二)何知子孫?
(三)何知妻與財?
(四)何知官與鬼?
(五)何知兄弟?
(六)其他
第七章 十八問答及占驗一三一卦問斷
第八章 編著作者連繫